浅谈幼儿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摘要:追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史,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幼教工作者需要带领幼儿进行启蒙活动,主要体现在身、心两方面塑造,并且幼师还要时刻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及时了解幼儿的个性差异,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健康发育。基于此,幼师在教书育人时应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充分体现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充分挖掘幼儿的内在潜力。本文作者通过对古今中外幼儿教育差异的具体分析,来探讨幼儿教育中实行因材施教的不同体现形式。
关键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正确对待
引言
在“教育消费升级”,“现代化”和父母年轻化、“ 4 + 2 +1的家庭结构”“国家政策”的影响下,整个社会对0〜6岁学龄前儿童的影响教育市场需求迅速增长,低龄化教育的趋势日益明显,父母与子女的教育需求从一般的“游戏娱乐”逐渐过渡到“亲子教育”,同时更加注重儿童高质量的身心健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国学前教育普及率应达到85%;重点关注从0岁到0岁的儿童教育。 3岁。”国务院《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指出:“制定了鼓励社会力量建立和捐赠幼儿园的优惠政策。支持和资助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幼儿园,加强学前教育建设。建立多种形式的幼儿园校长和教师培训体系,以满足学前班主任多元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并在五年内对所有幼儿园校长和教师进行全面的专业培训。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指出,实施普遍的两胎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民办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也提供了法律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实施为民办教育事业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多年来,我国新生儿的增长额虽在下降,但是婴幼儿的人口基数依然比重很大。201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基本维持在12%左右,城市新生儿的比例约为36%。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进一步放开,2017年出生率将达到最高值。未来几年,0 - 3岁儿童的早教消费需求将更具弹性,而3 - 6岁进入幼儿园的刚性需求。根据中投咨询公司的相关预测报告,我国城镇家庭每年用于子女教育的平均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35.1%,占家庭总收入的30.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父母对于孩子的重视,每年每个家庭平均在孩子身上花费近两万元。而且,这个价值还在迅速上升,一个巨大的教育市场已经形成。居于此,本人认为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展望未来十年,人口基础、城镇化、消费升级、家庭结构、教育传统五个因素是中国幼儿教育产业的有力支撑。中国市场强大的涵盖能力为幼教事业提供了坚实保障,而市场与教育资源的对冲都增加了幼教行业的热度。
一、 幼儿的个体差异内容
(一)幼儿个体差异的形成
基因和环境是幼儿生长发育的两大关键。遗传因素是由神经系统、感觉运动器官、身体的机能状态等遗传因素决定的。而环境因素通常是基于大时代背景下而不断调整的。地理条件、气候变化、食物结构等等,都是维持个人生命的自然条件。社会背景包含了个人成长经历、家庭教育背景、学校教学质量等。与此同时,遗传因素在个人的发展基础和内部的基础,环境因素是个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遗传因素是人的发展,达到特定的上限,环境因素可以使个人的发展的水平和高度关联的遗传因素的可变范围内。许多研究还显示,教育训练、文化环境、营养状态、个人情感状态和其他因素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幼儿个体差异的具体体现
个体差异指的是,个人在成长历程中因受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所导致的身心特征上的差异。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说明,
1.发展水平的差异
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力的形成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能力在整个人口中呈正态分布趋势。 以智力发展为例。 智力的高度发展被称为智力的超常态或天才。 智力的发展低于一般人所说的智力水平或智力滞后,其中智力水平根据不同的表现水平而有所差异。
2.表现早晚的差异
可以说人的固有能力是会随着时间和经历而逐渐显现的。但是有些人很早就展示了他们的能力,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就展示了杰出的才华。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人才的早熟”,这种情况已经蔓延到世界各地。尤其是在艺术方面有所造诣的人都是因为他们有相应的潜质。相应地,有一种情况被称为“发育迟缓”,这意味着智力的全面发展在较晚的年龄才显现出来。这些人在年轻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出众的能力,到了中年才开始崭露头角,显示出惊人的才能。这两种情况在科学和政治生活的舞台上并不少见。综上所述,不同的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也会有所不同。
3.结构的差异
能力具有各种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由于能力的不同组合,在结构上构成差异。例如:有些人喜欢想象,有些人喜欢记住,有些人喜欢思考能力等等。不同能力的组合也使人们彼此区分。例如,就音乐能力而言,有些人对音乐和听觉影像能力的敏锐度很高,但对节奏的感觉却很差;另一个人的听力可能很好,节奏感很强,但是旋律感很差。通过对超生儿童和普通儿童的认知能力的比较,包括:单词类比推理,图形类比推理,数据概括类比推理,创造性思维和观察等。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认知差异并不完全不同,但解决难题的思维方式不同。所谓的超级孩子就是具有超级创造力的思维能力以及数据概括和类比推理的能力。
4.性别的差异
通常来讲,女生的注意力、集中力要比男孩子体现的更早。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种情况,男孩子偏活泼好动一些。他们中的一些人会说话,一些人会玩文具和玩具,还有一些人会和周围的同学发生冲突。纵观孩子们的发展,幼儿阶段男孩子要淘气、好动一些,并且在功课上普遍不如女孩子认真。班级里,成绩较好的一般也是女生。这与女孩的注意力养成有关,是男女不同基因所决定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子的优势就要显现出来了,好动的反面就是创造力,创造力使男孩在应对更难的学科知识时会更加容易。相同的课题,男女生的接受程度不尽相同。
(三)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重要性
从事幼教行业、研究幼儿教育知识首先要懂得尊重,尊重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因为每个幼儿的身心发展都有不同的特点,尊重孩子的差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有利于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自己的发展;可以促进每个孩子发挥自己的长处。儿童的差异具有自己的发展潜力和专业知识,教育尊重儿童的潜力,并根据他们的才能教给幼儿,促进他们的潜力以得到最大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优势;这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并根据他们的才能来教他们。教师尊重孩子的差异是他们专业发展的重要体现。教师注意幼儿差异的能力是他们成熟的标志之一。 具体剖析科学发展观,个体的成长发育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是需要基于个人的生长环境、受教育情况进行综合评定。依据新教改的规范内容,幼教工作者应当充分体现出包容心,以爱心和耐心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同时引导孩子走向正轨。
二、我国幼儿教育的探索
(一)古代幼儿教育对现代幼儿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时候的幼儿教育是以“善待”二字为本的。“善待孩子”意味着关爱孩子,是社会发展,思维变革后的必然结果。古人云,幼儿教育应当以“听,见”为基础。王冲进一步提出,感觉是认知的源头。使孩子经常与外界事物接触,使其不幽闭,给予各种学习机会,使孩子在丰富的活动中获得知识,这符合科学的道理。这是著名的夸美纽斯重要理论的基本思想,也是幼教的实质。这个想法在中国比西方早提出了两千多年。在《庄子》中,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这则寓言寓意了教育应顺应儿童自然特征,不能违背天性。唐作家和思想政治家刘宗元也曾提出,教育儿童的方法不应“限制其天性”,即顺应其本性,为其留有自由的创造空间。
(二)西方幼儿教育对国内幼儿教育的启示
通过对许多国家幼儿教育教学目标的调查和比较可以发现,幼儿教育在东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教育水平。中国式单层次的教育与国外多形式、多理念的教育模式形成差异。与此同时,中西方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有所不同。中国注重培养儿童对个人环境的意识和适应能力。西方国家注重培养儿童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的认知和适应能力。相比发现,中国式教育未免显现的太过于极端,急于求成与过度溺爱成为了目前最普遍的现象,中国式课堂也是以教学任务、考试作为指定根本,缺乏对幼儿的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对西方对幼儿教育的探索中,笔者认为幼师可以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模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突出人文教育理念。教师作为教学的核心,不仅要做到知识的传播和生活的指导,还要引导幼儿去大胆创新、去尽情的表达自己,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高的专业能力,教师要面向全体幼儿,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从根本上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参与热情。
三、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展开
(一)因材施教的概念及意义
因材施教在幼儿的不同阶段所呈现的内容是不同的,其最大教育艺术在于对“度”的把握。在进行幼儿教育活动时,需要教育工作者具有审时度势的能力,将教学方式灵活变更。教师在进行因材施教时应该符合幼儿实际情况、尊重幼儿间的差异,以仁爱之心帮助幼儿扬长避短。出·处《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二)因材施教在不同时期的体现
朱朱熹在《论语》注解中明确指出:“孔子以才智教人”,并定义了“以才智教人”的概念。孔子在整个教育活动中都按照幼儿的本领作为教育的原则进行教学。他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言传身教。后来,孟子沿袭了孔子的思想,提出“教学也要重提”,认为“教学不只是艺术。他认为不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即不是从积极的方面进行推理,反其道而行之激发幼儿的乐学态度。
由于西方课堂教学的兴起,幼儿的个体差异引起了许多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夸美纽斯在《伟大的教学论》中指出,对不同的人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有教育家卢梭倡提出教育应该符合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些幼儿擅长用图像思考,而另一些幼儿则善于逻辑思维。不同幼儿的思维转换速度不同,这需要'个别对待'。这样每个幼儿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由此可见,无论是中西教育家,他们的方法和策略都包含根据他们的才能教幼儿的本质。在中国古代,孔子和孟子主要根据他们的才能来教幼儿,而许多西方教育者则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来教给幼儿。引用到现代语文课堂上,教师则可根据所学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分析、判断每个幼儿的心理情况,及时掌握不同幼儿的心理状态,通过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三)基于幼儿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策略
1.客观、理性的了解幼儿个别差异
教师在教育教学时,应当基于幼儿发展、语言、家庭、成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不要片面定夺、主观臆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幼儿的特点。对于所有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知识、接受度、学习氛围、学习态度都有一个明确的整体水平。对于个人来说,教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注意力、记忆、理解、知识储备、努力程度都有明确的界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其实教育也是一样的,只有教师对待幼儿做到的精准的考量,才能够正确的实施因材施教理念。
2.基于个别差异,为每个幼儿“定制”课堂
教师的教育水平、教学能力与幼儿的学习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学必须根据大多数幼儿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可接受的教学水平而定。不能估计幼儿的接受程度太低,降低教学要求,使幼儿“吃不饱”,影响培训质量;也不能估计过高,导致教学内容太难,太多,导致幼儿“不吃饭”,而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要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苏联心理学专家维果茨基先生将幼儿的发展水平划分为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当前的发展领域,并主张教学应依靠那些已经形成或即将成熟的心智促进幼儿发展的心理过程。
其次,以个人差异为视角。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能力的幼儿,认识他们的优势,开发他们的潜力并培养他们的专业。让幼儿的理想的养成和发展的方向上有所不同。对学习困难的幼儿,要积极鼓励,帮助他们建立信心,达到他们的水平要求,以弥补其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足之处。
最后,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对幼儿的要求是统一的,要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要求。幼儿个性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幼儿个体的差异上,还表现在他们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爱好上。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展现的独特性有利于日后的性格养成与人才塑造。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来塑造和评价所有的幼儿。况且用相同的标准去作为大众的考核标准其行为本身是不正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水平,以尊重为前提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要明确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针对不同幼儿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例如,对于观察能力较弱、感性经验储备不足的幼儿,要注意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对待顽皮好动的幼儿就要从学习方面多进行督促,帮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该鼓励反应慢的幼儿增加做作业的速度和勤奋思考;有些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很强,但是愿意耍小聪明,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从基础着手,让他们扎实基本;对于不善言辞,不敢于表现自我的的幼儿,老师要有计划的让他们尽可能多说、多表达;有些幼儿的学习、听讲过程中会表现出不认真、精力不集中,那么任课教师就应该多进行监督和指导;对于近视和听力有障碍等特殊情况的同学,教师不可以有歧视和区别对待的行为,要采取妥当合理的方式,例如座位的提前等;由于部分孩子的成长环境及其家长的性格特点过于强势,会使这部分在在成长过程中不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就应该为他们创造表达、总结的机会。教学评价中,教师应注重积极激励,坚持激励分离的评价原则,重视分数,重视过程。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教师不可以但看成绩断定一个孩子的能力。从单层次主管断定逐渐转化为多方面、全方位的客观分析。
四、结 论
本文笔者的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强调幼儿个体差异,重视幼儿个性发展。提倡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实现因材施教,让幼儿实现学习、认知、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为实现中国梦的人才培养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
笔者基于对学科的整体把握,提出了因材施教是符合教育时代发展理念、幼儿教育发展现状的良好举措。通过分析幼儿的个别差异,探讨了我国现有的幼儿教育教学模式及古今中外的幼儿教育模式与我国现有的幼儿教育模式的对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模型,最后笔者根据所学的知识对因材施教的新型课堂的美好蓝图。
参考文献
[1]比尔·约翰逊(BilJohnson)着,李雁冰主译.幼儿表现评定手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潘月娟,刘焱.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8(08)
[3]刘晓晔.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18(04)
[4]潘月娟,刘焱.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8(08)
[5]刘晓晔.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15(04)
[6]邢利娅,白星瑞.建国后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J].学前教育研究.2018(03)
[7]薛建男.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本文链接:https://daizuozuoye8.com/?id=68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