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左吧

代做作业_国开电大作业代做_奥鹏作业代写_各科作业辅导

关于北京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的调查

admin    2020-09-17    1607

关于北京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的调查

微信号:wuyouhw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一、 背景概述

北京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京东平原地带,顺义区杨镇镇域西南,距顺义城区约13Km,距北京主城区约35Km,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范围以杨镇苇塘湿地为核心,北至顺平路、东至木燕路、南至顺平南线、西至李木路,涉及到杨镇、李遂镇和南彩镇,总体面积为1900hm²。汉石桥湿地景观在北京地区属于相当稀缺的景观类型,具有良好的湿地植被的湿地生态系统尤为稀缺。湿地内生长着大面积芦苇在北京近郊地区是绝无仅有的,是汉石桥湿地的标志性特征,因此有“京东大芦荡”和京郊“小白洋淀”的别称。

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作为一个湿地类型的保护区,具有调蓄洪水、涵养水源、补给地下水、净化水质等水文功能以及美化环境、调节区域小气候等生态功能,同时又处于多种候鸟南北迁徙不同路线的密集交汇区,是许多珍稀濒危鸟类迁徙的栖息地和中转站。保护区内共记录到鸟类153种,包括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7种。其中,在此迁徙停歇、越冬和繁殖的水鸟达到了7目15科64种,占全国271种水鸟的23.62%,在北京地区的水鸟保护网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北京地区自然保护区网络中重要的组成节点。

现有有植物69科、191属、292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5种;裸子植物3科,4属,4种;被子植物62科,183属,283种。在这些植物的生活型中,以湿生植物和挺水植物分布最为广泛,包括挺水植物27种、浮水植物11种、沉水植物7种、湿生植物68种,共计113种,占保护区全部植物总种数的38.7%。主要为芦苇和香蒲群落为主。

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面积为163.5hm²,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61%;缓冲区面积12.1hm²,占保护区总面积的0.64%;实验区面积1724.4hm²,占保护区总面积的90.75%。

二、调查的目的与作用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的顺义区境内,总面积为1900 hm2,是以保护水生和陆栖野生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沼泽湿地生态系统为宗旨,集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湿地体验于一体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1)典型的芦苇沼泽湿地生态系统;(2)以黑鹳、大天鹅等为代表的珍稀水鸟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3)候鸟迁飞路线的重要停歇地。

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作为一个湿地类型的保护区,具有调蓄洪水、涵养水源、补给地下水、净化水质等水文功能以及美化环境、调节区域小气候等生态功能,同时又处于多种候鸟南北迁徙不同路线的密集交汇区,是许多珍稀濒危鸟类迁徙的栖息地和中转站。保护区内共记录到鸟类153种,包括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7种。其中,在此迁徙停歇、越冬和繁殖的水鸟达到了7目15科64种,占全国271种水鸟的23.62%,在北京地区的水鸟保护网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北京地区自然保护区网络中重要的组成节点。

三、 调查的时间与地点与方式

本人于2019年3月10-2019年4月1日在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实地调查,发现湿地的环境保护工作有条不紊,各项政策和工作布置井井有条。

四、 调查基本情况

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丰富,有陆生哺乳动物5目8科12种,有鸟类14目46科153种,两栖爬行类4目6科10种,鱼类5目10科19种,另外,有昆虫12目61科近百种。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17种,全部为鸟类。

保护区水鸟资源丰富。经调查,共有水鸟7目15科64种,分别占全国水鸟总数12目、32科、271种的58.33%、46.88%和23.62%。这些完全依赖于湿地生境的水鸟种数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41.83%,是已知北京地区水鸟总种数(119种)的53.78%。其中有黑鹳、大天鹅、白枕鹤、白琵鹭、鸳鸯5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

在汉石桥湿地内,有植物69科、191属、292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5种;裸子植物3科,4属,4种;被子植物62科,183属,283种。在这些植物的生活型中,以湿生植物和挺水植物分布最为广泛,包括挺水植物27种、浮水植物11种、沉水植物7种、湿生植物68种,共计113种,占保护区全部植物总种数的38.7%。主要为芦苇和香蒲群落为主。

根据本次调查统计,保护区现有的湿地总面积为271.29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4.28%。其中季节性淡水湖面积为40.68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14%;季节性河流面积为27.26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43%;库塘水面为48.75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57%;水渠面积为3.57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0.19%;沼泽地面积为151.03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95%。

北京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北京顺义区,是北京地区自然保护区网络系统的重要节点。汉石桥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特殊,是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和中转站以及众多珍稀水鸟的栖息繁殖地,又是京津水源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对搞好顺义区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区域小气候、蓄洪防旱、调节径流,保证当地人民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较为丰富的湿地资源、典型的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是我国北京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其湿地类型独特、水鸟资源丰富、生态过程完整、自然景观多样,自2005年建立保护区以来,对其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主要表现为:①扩大了珍稀水鸟种群数量,使生态系统更为完整,通过绝对而有效的保护使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处于自然状态;②起到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③调节区域小气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④美化了区域生态环境。

自建立汉石桥自然保护区以来,汉石桥湿地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区位优势、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取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①成为科研、科普及教育的理想基地;②提高了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知名度;③加速了保护区与外界的信息交流;④提高了民众的环保意识,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⑤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示范。

   五、调查存在的问题

由于汉石桥湿地面积狭小,人为干扰严重,环境容量低,生态恢复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汉石桥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近年来处于迅速退化的状态,因当地采取了一些抢救措施才能在一个较小范围内勉强维持一部分水面。现场调查发现,湿地植物得以生长的区域以及水面面积对比正常年份都有大幅度缩减,湿地补水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了这一地区内植物种群的变化,水生植物逐渐减少。

    (一)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汉石桥湿地发展的关键因素

汉石桥的水资源主要为降水补给和地下水资源。该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03.1 mm,地表径流量约为4.4×108m3,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占全年降水量的76.59%;年平均蒸发量为1849.5 mm。地下水储量为1500~2000万m3/km2,地下水以上游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和降水渗入补给为主,其次为地表水渗漏补给和灌溉水回归补给等。由于气候原因,保护区内年蒸发量大于降雨量且年内分布极为不均,容易导致夏涝冬旱的情况,此外地下水水面较低且水量有限。因此,汉石桥湿地蓄水量的大小已成为汉石桥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存在的决定因素。2012年,保护区申请建设汉石桥湿地引水工程和再生水厂建设工程用于湿地的应急补水,以维持核心区的湿地健康存在,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不能满足规划后全部湿地用水。并且由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对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加之干旱缺水和周边地区废水排放带来的污染,给湿地水资源供应增加了巨大压力,使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水源匮乏是威胁汉石桥湿地的主要因素,恢复和发展湿地水文条件是维系汉石桥湿地健康存在的首要因素,也是今后汉石桥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汉石桥湿地的生态功能受到限制

由于汉石桥湿地面积锐减,退化严重,使其生态服务功能和各种效益未能充分发挥。植被结构不尽合理和泥沙淤积等因素使湿地的生态功能受限。平原造林工程的实施使湿地面积受到一定限制。基本农田以及高压走廊等也限制了湿地的生态功能的作用。另外,由于科研科普工作薄弱,造成对汉石桥湿地的了解不够深入与及时,造成汉石桥湿地的生态功能不能最大效率的发挥。

    (三)人为活动对湿地保护产生不利影响

首先,由于湿地及其周围依然存在不合理开发和资源的过度利用现象,同时造林工程对保护区湿地保护也产生一定干扰,导致汉石桥湿地面积减少,植被结构受到破坏,地下水位下降,蒸发量加大,土地退化现象加剧,水土流失,污染加重和水质恶化。

其次是由于保护区内人口不断增加,自然环境承载力加大,人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保护区承担的社会压力逐年增加。同时保护区内游客的增加,对鸟类栖息地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最后,核心区受外界干扰较大。

    (四)科研监测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完善

科研监测设备有待进一步增加;定位监测点数量有待进一步增加;多单位数据共享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缺少智慧保护区管理系统;科研检测团队建设力度需加大,团队配备人员数量应扩大。

    (五)科普宣教陈旧单一,专业性有待增强

已建成科普展厅一处、观鸟厅一处、科普标识和展板多处,但缺乏整体性,专业性,方法陈旧、单一,缺乏体验性教育,缺乏科普活动及科普宣教场馆。

    (六)生态体验缺乏特色,景观资源尚待开发

本身具有较好的景观资源,靠近庞大客源地,具有较好的生态旅游开发前景,目前存在的旅游规划项目过少,缺乏特色。

    (七)组织机构不尽完善,人员配备尚待补充

目前保护区管理办公室人员齐整,设备较为齐全,为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开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但是人员配备不足,尤其是科研人员较为缺乏,应该进一步完善人员配备,完善保护区管理机构,以涵盖保护区工作的方方面面,并逐步提高各类保护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六、提出的建议与对策

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始建于2004年,属北京市市级自然保护区,是北京市唯一现存的大型芦苇沼泽类型的原生湿地,可称为北京市沼泽湿地的“遗迹”。从顺义区层面来看,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做好“水”文章,是顺义区做好城市副中心生态保护屏障的重要工作,因此,提高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水平,提升其生态与服务功能也势在必行从地理区位看,汉石桥湿地位于首都北京的郊区,属于城市型湿地。优越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了汉石桥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和美学价值,体现了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同时,建设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首都北京发展“循环经济”和“循环水务”的需要。循环经济作为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一种先进的模型选择,正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我国每年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和水资源短缺造成的经济损失累计相当于我国国民经济每年新增GDP的8%,加上化石能源与矿产工业占国民经济产值的比例很高,这表明能源、资源、环境和灾害问题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政府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北京市水务局提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首都循环水务,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这就要求充分利用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水质、补给地下水、调蓄洪水、调节径流等水文功能,以达到“循环水务”的要求。

七、调查的体会

通过调查发现,顺义汉石桥湿地保护区在顺义区政府的大力重视下,已经最大限度地保护北京市重要湿地资源,对汉石桥湿地采取抢救性措施加强保护,积极开展恢复工作,维护好本已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功能,保障其可持续利用,对北京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意义重大。

 

 

 


本文链接:https://daizuozuoye8.com/?id=26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请发表您的评论

复制成功
微信号: wuyouhw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我知道了
添加微信
微信号: wuyouhw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一键复制加过了
微信号:wuyouhw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