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左吧

代做作业_国开电大作业代做_奥鹏作业代写_各科作业辅导

上海开放大学《教育心理学》小组活动作业代做案例

admin    2023-04-10    522

小组主题讨论

微信号:wuyouhw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根据课程学习群定期发布的主题,分4个主题进行讨论,最后计算总分

 

★【主题一】校园霸凌与德育心理

      2021年3月15日,第93届奥斯卡公布最终提名名单,《少年的你》入围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作为少数能够直面校园霸凌的国产电影,《少年的你》直白地展示了校园霸凌的生态圈。此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也使得“校园霸凌”这个话题再次回归人们的视野。

      近年来,未成年人校园欺凌的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有报道称,2018年全国至少有28起校园欺凌事件发生,主要行为有扇耳光、殴打、脱衣服等方式,并伴随传播视频等欺辱方式。2018年10月8日,山东峄城区多名未成年人辱骂殴打一名女生,并对这位女生进行扇耳光、踹肚子等行为,同时打人者嘴里还骂着脏话。2018年10月10日,湖南省浏阳市乌龙初级中学学生,胁迫同年级一女生跪在地上,并与另一女生互扇耳光。2018年11月10日,广西省玉林市一14岁少女遭人围殴、辱骂、欺辱,施暴者为五名女生一名男生,并均为未成年人。

      不堪校园暴力所致的痛苦,一些正值花季的孩子、甚至父母,采取了令人痛心的方式寻求解脱。2018年10月,云南曲靖一14岁少女因不堪忍受“校霸”同学长时间的欺负,在家中喝药自杀,之后不幸离世!2019年5月,上饶市第五小学内,一名父亲持刀将经常欺负他女儿的男同学杀害。此类事件大面积爆发,后续的通报与报道铺天盖地,可根本问题始终是待解决的状态。

      请结合《教育心理学》“德育心理”相关理论,从施暴者被霸凌者两方面为切入点,分别谈谈如何减少霸凌事件,避免最终悲剧的发生。

 

★【主题二】逆向思维与学习心理

      从前,稳定的工作收入、偶尔的旅行散心,生活在熟悉的节奏中按部就班地前行;现在,行业的转型、主动或被动的离职,日常在大势所趋之下失去稳定感。

     从前在教育中,我们守护孩子平安成长;现在,孩子在接踵而至的目标下,不安、焦虑、无所适从。

世界早已突破我们的预期而发展,从事业到家庭,莫不如是。从前,当我们想要创造一份事业、建立一段关系,我们的路径通常是线性有序地向前推导:

设定目标——计划——行动——克服困难——达成目标

     当外界条件符合我们的惯性认知时,这条路径可以行得通,但是当熟悉的事物开始改变,我们会发现,过去有效的方法现在已经行不通。如果继续盘踞于原地,内卷的状态便将悄然占据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

     如何让思维跟上逆转的风向?请结合《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相关理论,从学生教育者两方面为切入点,谈谈如何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建立起与时俱进的认知与行动力,使自己和最珍惜的人都能在时代的河流中愉悦地顺势而行。

 

★【主题三】情绪动力与教学心理

     生活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苦口婆心地劝孩子,我们觉得自己说的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孩子却就是不听,说了几十遍他们全当耳边风。为了让孩子多吃蔬菜、按时睡觉,我们好言好语、威逼利诱,什么方法都试过了,可就是不见起色。

     其实这些道理孩子已经能倒背如流,但为什么他们明明都懂,却不听呢?他们是听不懂吗?当然不是,而是不愿意听。

比如孩子想学做家务,父母就在一边提醒洗碗的时候抹布要这样拿,洗洁精要倒多少……结果孩子听着听着就不耐烦了,或是对家长的提醒置若罔闻,或是来了情绪直接跟家长对抗起来。

     本来,孩子愿意主动做家务是好事,却莫名其妙又成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一次斗气和较量。家长往往会责备孩子不接受提醒,但仔细分辨却会发现,孩子其实不是在对抗,而是在委屈。

     这时孩子的内在情绪究竟是怎样的呢?如何能让孩子既愿意接受家长的善意提醒,又能够保持自我提升的劲头?请结合《教育心理学》“教学心理”相关理论,从孩子教育者两方面为切入点,谈谈如何正确捕捉孩子的内在情绪,通过调整家长的表达方式,帮助孩子获得积极的动力发挥最佳潜力。

 

★【主题四】尊重个体与差异心理

当家长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更深层的问题:那些“别人家的孩子”都是这么长大的?B站自制的一部纪录片《小小少年》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群孩子的成长故事。

他们不是一群学霸,而是六个痴迷于自然、科技、运动等不同领域的孩子:云南山区里贫穷却热爱舞蹈的女孩;对抗性别偏见的少女摩托车手;对虫子情有独钟的男孩……在旁人眼里,这群孩子“天赋异禀”,但真正走近他们的故事,你会发现——

兴趣固然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但,父母才是让这份热爱和天赋生根发芽的推手。这几位孩子对学校课程之外的痴迷程度,以外人的视角去衡量,可能已经到了奇异的程度,但他们的父母却对他们的爱好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

请结合《教育心理学》“差异心理”相关理论,从孩子教育者两方面为切入点,分别列举纪录片《小小少年》中6个孩子的特点,并分析比较他们各自存在的个体差异,以及他们的家长是如何针对各自的孩子采取了差异化的教养方式。进一步思考,如果你是其中某个孩子的家长或老师,你将对他/她采取哪些具体地教养方式?

 

      注:请同学们直接在“活动论坛”的各个主题下回复跟帖开展讨论,勿添加新主题。

 


本文链接:https://daizuozuoye8.com/?id=688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请发表您的评论

复制成功
微信号: wuyouhw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我知道了
添加微信
微信号: wuyouhw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一键复制加过了
微信号:wuyouhw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