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左吧

代做作业_国开电大作业代做_奥鹏作业代写_各科作业辅导

中专(下册)语文学科考试复习题代做案例

admin    2025-01-05    30

中专下册

微信号:wuyouhw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考试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语文学科考试内容包括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写作四部分。围绕“基础模块”主要内容,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强调基础,突出能力,注重相关知识与技能在生活和职场中的应用。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目标

1. 语言理解与运用

1.1 注重语言习得和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充语文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1.2 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运用到专业学习和生活中。

1.3根据情境,通过言语实践,规范得体地进行表达交流。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2.1运用联想和想象,获得直觉体验,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2.2 分析归纳语言现象,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的能力。

2.3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探究语言现象与文学形象。

3.审美发现与鉴赏

3.1感受语言文字美,增强审美意识,注重情感体验,获得审美发现。

3.2 初步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具有鉴赏美、评价美的能力,能欣赏和评价作品。

3.3 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

4.文化传承与参与

4.1 有理解文化的意愿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4.2 结合具体作品,体认和分析相关的文化现象和观念。

 

二、内容:

1. 积累与运用

1.I 识记常用汉字的音、形、义,书写规花汉字。

1.2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3拿握查阅常用工具书的方法。

1.4 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

1.5 辨析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常见语病。

1.6识别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效果。

1.7 默写并能运用文言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8 掌握基本的文学、文化常识,理解相关的文化现象。

1.9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1.10根据语境,凭借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掌握,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现代文阅读

2.1 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本中的含义。

2.2整体感知文本,正确筛选、整合文本的重要信息。

2.3分析词、句、段在文本中的作用。

2.4 梳理文本的思路与结构。

2.5 把据文本的内容和主旨,分析并解释主旨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2.6 理解作者的观点、情感倾向以及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

2.7 赏析作品的构思特点、表现手法、语言表现力、艺术形象。

2.8能对具体作品作出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2.9用文字解释图表,基于理解进行图文信息的转化。

2.10比较、整合多个文本的信息,用文本中提供的概念、、观点、材料、方法探究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3. 文言文阅读

3.1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3.2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为)的意义和用法。

3.3 识别和理解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3.4 辨析判断、被动、省略、倒装(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等特殊句式。

3.5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3.6 既括文言诗文的主要内容。

3.7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与写作意图。

3.8 赏析文言诗文的语言运用、表达技巧。

4.写作

运用记叙、描写、打情、说明和议论等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流畅。

 

三、试卷结构

内容

分值

题量

题型

积累与运用

20

10

选择题

阅读与欣赏

现代文阅读

20

10

选择题

文言文阅读

20

10

选择题

表达与交流

写作

40

1

写作题

合计


100

31


阅读与欣赏侧重考查整体感知、信息提取、分析推理、整合诠释、欣赏评价等内容;表达与交流侧重考查叙述表现、陈述阐释、介绍说明、解释分析、应对交流等内容;语文综合实践侧重考查在不同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解决问题,以及评价反思、发现创新等内容。试卷中既有侧重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某一方面的试题,也有整合了三个方面的综合性试题,让学生反映其富有创造性的、生成性的学习成果。

 

下册: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长征胜利万岁、百合花

4.国殇

5.烛之武退秦师

6.廉颇蔺相如列传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

8. 祝福

9. 群英会蒋干中计、套中人

10. 雷雨、项链

11.《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

1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时间最感人的坟墓

13.飞向太空的航程

14.景泰蓝的制作、画里阴晴

15.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16.青纱帐—甘蔗林、晨昏诺日朗

17.哦,香雪

18.归园田居(其一)

19.将进酒、登高

20.赤壁赋、项脊轩志

 

试题示例:

一、积累与运用

1、将下面诗句补充完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

B. 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更兼细雨)

C. 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D.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2、填入文中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苏东坡晚年自题画像的两句话“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带着无限心酸的自我调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体认。苦难的锤炼成就了他文化创造的巨大功绩,促成了他人生思考的深邃和文化性格的完善。他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精英中最为炫目最有人格魅力的一位。

A.        B.,        C. ;D. :

 

3、下面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看过徐悲鸿先生的自题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印象特别深刻。每个人都有侠骨柔情的一面,骑白马驰骋在秋风箫瑟的辽阔塞上,马蹄得得,强劲的风刮动鬣鬃一般的头发,心里的豪情也随之猎猎作响。突然,马一声长嘶,一个阳刚的形象镌刻在后人瞩望的视野。

A.自题联  侠骨柔情     B.驰骋   秋风箫瑟

C.刮动    猎猎作响     D.镌刻   后人瞩望

 

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加点字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第二步工作叫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在铜胎表面上。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图画。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后用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粘到铜胎上去。

A. qiāzhānqián zhànB. qiāniánqiánzhàn

C. qiāzhāngān zànD. qiāniángān zàn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量饮酒与癌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B.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C.因为陈果红老师对自己要求很严,所以我很感谢她。

D.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6、学校文学社要选取一幅对联悬挂在阅览室,最适合的一项是……(    )

A.宾至如归,少安毋躁。

B.室雅何须大,书香不在名。

C.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D.中华博物,钟灵毓秀藏俊彦;黄土多情,造就膏粱养黎民。

 

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_______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_______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A. 即使…………B. ……又……

C. 只有……才……           D. 不仅……更……

 

8、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下列不能反映乡土文化的一项是……(    )

A.受地方性的限制,终老是乡便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对乡民而言都十分熟悉。

B.“礼俗”在乡村社会中起作用依靠的是一种“礼”的传统,即所谓的习俗传下来的规矩。

C. 农村很多村庄以姓氏命名,例如王家村、庞各庄等,这些姓氏就是世代居于此地的家族的姓氏。

D.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家乡进城务工,城市建设处处留下他们的足迹和汗水。

 

9、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法,2017年是丁酉年,2019年是……(    )

A.丙申年    B.己亥年    C. 庚子年    D. 壬申年

 

10、如果你作为一名志愿者,去劝说一位正要闯红灯的中年妇女,请选出下面语言最得体的一项是……(     )

一些市民在过马路时,根本不看前方是不是红灯,凑上三五人,想走就走。别说是红绿灯,就是长排的隔离护栏,也挡不住这些人穿行的脚步。行人和机动车抢道几乎成了每日的“必修课”。

A.你不要命了,闯红灯多危险!

B.你要闯红灯,就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C.不要闯红灯!闯红灯是没有素质的表现。

D.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下表是某机构对中学生偶像崇拜相关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初三年级某班据此开展了“理性看待偶像崇拜”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后面9—10题。

中学生偶像崇拜情况调查表

偶像类型

性别

英雄人物

影视歌明星

体育明星

其他

总数

男生

7

11

9

1

28

女生

3

23

2

1

29

总数

10

34

11

2

57

11、下列对中学生偶像崇拜情况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学生崇拜的偶像多样化,其中崇拜“影视歌明星”者居多。

B.男生中对“影视歌明星”的崇拜者远多于女生。

C.男生对“体育明星”的崇拜者则少于女性。

D.学习偶像的优点,摒弃偶像的不足。

12、下面对表格的信息提取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学生崇拜的偶像多样化。

B.其中崇拜“影视歌明星”者居多。

C.女生崇拜“影视歌明星”的人数明显低于男生。

D.男生崇拜“英雄伟人”和“体育明星”的人数明显高于女生。

 

阅读与欣赏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共10分)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3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⑥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⑦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1、下列对选文第①段的感情色彩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沉痛悼念之情。

B.“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就出了意外,失去了最伟大的导师和亲密的战友,作者有痛惜之情,但主要是深深的自责。

C.这段文字可看出恩格斯沉痛之中又有敬重、痛惜、宽慰之情,感情细腻而又复杂。

D.作者受情境所限,以“停止思想”和“永远地睡着了”代替“逝世” 以“两点三刻”“还不到两分钟”渲染内心的伤感和遗憾,虽悲痛而不失自持。

 

2、对第③④段与第⑤段之间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并列关系    B.递进关系     C.转折关系     D.分总关系

 

3、对选文第⑥段中加点的“这样”和“这“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样”和“这”指代的是同一内容。

B.“这样”指他的两个发现以及在数学领域的深刻研究,“这”指“他作为科学家”。

C.“这样”指上段中“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都不是浅尝辄止”,“这”指“他作为科学家”。

D.“这样”指他的两个发现,“这”指“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4.选文第③段中“一个简单事实”的内容指的是(     )

A.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

B. 人们能够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C.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D.人们首先必须……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表达了自己无比的悲伤、哀痛、惋惜和悼念之情。

B.选文综合采用了叙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使事、理、情三者水乳交融。

C.选文在评价马克思一生的伟大功绩时,主要采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全面,准确。

D.课文中过渡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结构紧密,层次清晰,语言连贯,有极强的说服力。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共10分)

南州六月荔枝丹

              贾祖璋

①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荔枝的成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②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

③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_____,二日而_____,三日而______,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30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2000年以上了。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福建荔枝也为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有少有人说起。

⑤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8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载。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以及有关荔枝的史事,并记载了荔枝的32个品种。“宋公荔枝”现名“宋家香”,有老树一株,尚生长在莆田宋氏祠堂里,依然每年开花结实。这株千年古树更足珍惜。

⑥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征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1、选文第①段没有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引用    C.打比方     D.作比较

 

2、选文第②段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总分顺序

 

3、依次填入选文第③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香变 色变 味变     B. 味变 香变 色变

C. 色变 香变 味变 D. 色变 味变 香变

 

4、根据选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只有13种。

B.根据介绍荔枝的书来推测,荔枝的品种可能超过32种。

C.从选文最后一段的叙述可知,前人北移荔枝均未成功。

D.作者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能够做到。

 

5、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属于说明文。文中运用了引用、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B.选文第③段引用唐明皇宠幸杨贵妃吃荔枝一史实,旨在说明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

C.选文中在用数字说明事物时,运用了“通常”“往往”等副词,这些副词不可或缺,它们表明还有例外的或还有少数不是这样的情况。

D. 选文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高度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共10分)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

同志们,朋友们:

  ⑴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一个十分重大而庄严的日子。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⑵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全体中国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

  ⑶在这里,我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⑷同志们、朋友们!

 ⑸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⑹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⑻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⑼——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⑾——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⑿——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⒀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1、下列对选文第⑶段的理解和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⑶段引领和贯穿全文,彰显伟大功绩,蕴含历史启示,明确现实基础,指明前进方向。

B.选文作为讲话稿,语言精要准确,富含感情。如第⑶段中“全面建成了”“历史性地解决了”“意气风发”等词语,充满豪迈的自信、激昂的壮志。

C.选文第⑶段划线句饱含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无比的自信。

D.选文第⑶段庄严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下列对选文⑸——⑻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⑸段中“同志”“朋友”的称呼,拉近了和听众的距离,更能引起听众共鸣。

B.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各种救国方案都以失败告终,这些努力毫无意义。

C.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人民,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取得的成就巨大,前所未有,足以载入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3、下列对选文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⑺段中三个“深刻改变了”构成排比,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

B.第⑻——⒀段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

C.第⑼——⑿段,是平行的排比段,位置可以相互调换。

D.第⒀段总结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成就,深化中心。

4、对⒀段划线句中双引号作用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引用        B. 强调        C.特殊含义         D.特定称谓

 

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B.鸦片战争让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劫难。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大事变,彻底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D.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在一步步地探索中逐渐确立了正确的初心和使命。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共10分)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酒客(“属”同“嘱”:劝请 )

B.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少焉:一会儿)

C. 万顷之茫然(凌:凌驾

D. 歌而和之(倚:依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鱼虾而友麋鹿

A. 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幽壑之潜蛟

C.顺流而

D.宁许以秦曲

3、下列对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译文:山水环绕,草木茂盛。

B.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译文:希望同仙人携手遨游,与明月一起相存。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都很适合。

D.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均被列人“唐宋八大家”。

B. “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以美人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阴”。

D.“苏子”当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孟子等,《诗经•氓》中“将子无怒”中的“子”也是一样的意思。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风与月为主景,山与水为辅景,阐发了变与不变的哲理,以“物各有主”消释心中对现实的苦闷,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

B.文章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且从全文来看,苏轼一直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C.选文具有赋的文体特征,但作者没有照搬魏晋六朝时代赋的写法,而是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对偶等方面的束缚,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

D.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主客一般是作者一人的化身。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共10分)

项脊轩记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对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视无可置者(顾:不过)

B.余稍为修(葺:修理)

C.大母余曰(过:探望)

D.稍异于前(制:规制)

2、下列句中“”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的是……(     )

A.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

B.母立于兹

C.呱呱

D.余扃牖

3、对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

C.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句)

D.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被动句)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妻来归”中的“归”指古代女子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是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B.许多古人的年龄名称都与头发有关。如文中“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中的“束发”。

C.“象笏”,即象牙制的手板,可见作者先祖官阶不低。

D.“三五之夜”指农历每月初一的夜晚。这是古人根据月亮的圆缺来记时的方法。

 

5、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过记叙与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相关的人事变迁、家庭琐事来抒发悲喜之情。

B.作者善于选取细节来表现深情,如写母亲的语言“大类女郎也”“儿之成,则可待乎”、动作“比去,以手阖门”“顷之,持一象笏至”等来表现母亲对儿子深切的爱。

C.文章用枇杷树做结,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作者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只说树在长,不说人在思念,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D.文中的叠词增加了文章的形象性和音乐美,如用“寂寂”来烘托环境之清静,用“往往”来渲染门墙之杂乱,用“呱呱”来描摹小儿的哭声。

 

、表达与交流(40分)

《觉醒年代》中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先行者面对国家民族前途的迷茫,历经曲折探索,终于找到了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是中国唯一正确的道路。在我们人生道路上总有一些事情是需要我们认真面对。挫折也好、困难也好、不幸也好,甚至成绩也好、成功也好、荣誉也好……是否认真面对,将决定我们以后的出路。

请以“当我面对_______的时候”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本文链接:https://daizuozuoye8.com/?id=968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请发表您的评论

复制成功
微信号: wuyouhw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我知道了
添加微信
微信号: wuyouhw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一键复制加过了
微信号:wuyouhw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