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放大学《青少年社会工作基础》课程实践“ 与青少年对话”代做案例
实践描述: | 请观察并与你身边的青少年对话,评估是否需为其提供社工服务。若有,请阐述该青少年需求;若无,请说明原因。 ![]() 微信号:wuyouhw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要求:请以word文档的形式提交作业。作业应至少涵盖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青少年基本情况。写明青少年生理、心理、社会交往、家庭情况等。(可参照示例) 第二部分,青少年的社工服务需求或不需要社工服务的原因。(需求分析可参照示例) 示例: 一、基本情况 欣欣(话名)2003年11月出生,性格有点孤僻,不喜欢说话,智力较同龄人反应迟缓,初中毕业一直辍学在家。家庭4口人,父亲今年58岁,智力三级残疾,现在村里公益性岗位负责道路清洁工作;母亲在其7岁时去世;姐姐30岁,已出嫁,目前在新疆生活。弟弟14岁,患有小儿癫痫,属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目前在福利院寄养。全家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C级救助,每人每月190元,父亲公益性岗位工资每月500元。 欣欣不愿意在村子里和人打招呼,但是今年疫情期间做核酸,还是接受了邻居的邀请搭车去了医院。社会工作者第二次见到欣欣时,她有一些简单的问答式言语回应,但是在周围的人看来,邻居们和村里的人都认为小女孩有精神疾病。 二、需求分析 (一)生理认知缺少及个人生活自理能力欠缺 据了解欣欣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母亲的陪伴,导致其对女性生理认知、以及性教育等知识缺乏。在青春期发育阶段,可能遇到过污言秽语言语骚扰,甚至肢体性侵骚扰,不能有效识别犯罪,也不具备相应的防御能力,导致心理出现问题,对个人成长发育自理能力认知不到位,欠缺家庭成长指导和教育。 (二)家庭成长环境的严重缺失导致心理情绪变化 欣欣成长环境在学龄时遇到重大变故,母亲去世,父亲患有智力障碍残疾;据了解在母亲病故时,弟弟三岁,当时父亲因接受不了家庭变故导致脾气暴躁,经常会打骂欣欣,给其童年留下阴影;随着成长,其父亲本意是爱自己女儿的,由于在其成长过程中双方缺少沟通,使父女俩的关系一直很疏远,情感上的孤独、性格上的孤僻导致情绪不断趋向自闭。 (三)社会支持网络缺乏 欣欣年满18周岁,已经在家辍学3年多,基本上每天都待在屋里不出门,只是在手机上看看小说,家里缺少沟通,周围邻居和村里人也都认为欣欣有精神问题也都很少和他们家来往,平时没有朋友,社会支持力量也很薄弱,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也没有人能带领或者指导她去接受社会功能,帮助她融入社会环境,导致其社会支持网络极其匮乏。 |
本文链接:https://daizuozuoye8.com/?id=981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