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金融机构风险分析与管理”专业学位课程案例作业代写案例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案例:“327”国债期货事件
一、案例材料
1.背景资料
(1)国债期货
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国债期货是目前国际金融界公认的风险最小的品种。国债期货脱胎于商品期货,最早诞生于美国。从19世纪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期货市场一直以商品期货为主,包括农产品期货、金属期货和能源期货。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及石油危机的影响下,西方各国经济受到较大冲击,金融市场上利率波动频繁、波动幅度加大,金融机构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在这种背景下,以规避利率风险为目的的国债期货应运而生。1976年1月,在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推出了历史上第一个国债期货产品——90天期的国库券期货合约。对于进取型金融机构来讲,国债期货也是一种很好的盈利性的投资方向。投资国债对于严格控制风险的银行业来讲,可以同时保证盈利性、流动性以及安全性。
最近几年,中国各大上市银行都涉足国债业务,投资国债。然而,近年来国债利率走低,如果大量持有低利率国债,风险将日益积聚,不利于长期的业务经营。为了规避这种风险,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国债期货市场来进行套期保值。因此,无论是处于避险还是盈利的目的来讲,我国建立自己的国债期货市场都是顺应市场发展方向的。
(2)“327”国债期货
“327”国债期货是“92(3)国债06月交收”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量是240亿元人民币。
由于期货价格主要取决于相应现货价格预期。因此,影响现货价格的因素也就成了期货市场炒作题材。影响1992年三年期国债现券价格的主要因素有:
1、基础价格:92(3)现券的票面利率为9.5%,如果不计保值和贴息,到期本息之和为128.50元。
2、保值贴补率:92(3)现券从1993年7月11日起实行保值,因而,其中1995年7月份到期兑付时的保值贴补率的高低,影响着92(3)现券的实际价值。
3、贴息问题:1993年7月1日,人民币3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上调至12.24%,这与92(3)现券的票面利率拉出了2.74个百分点的利差,而1994年7月10日财政部发布的公告基金规定了92(3)等国债品种将于居民储蓄存款一样享受保值补贴,并未说明92(3)现券是否将随着储蓄利率的提高进行同步调整。因此,92(3)现券是否加息成为市场一大悬念,直接影响92(3)现券的到期价值。
4、1995年新券流通量的多寡也直接影响到92(3)期券的炒作,由于上海证交所采用混合交收的制度,如果新券流通量多寡也直接影响到92(3)期券的炒作,由于上海证交所采用混合交收的制度,如果新券流通量大,且能成为混合交收的基础券种,那么,空方将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市场将有利于空方,如果相反,则对多方有利。
这些价格的不确定因素,为92(3)期券的炒作提供了空间。与当时的银行存款利息和通货膨胀率相比,327的回报太低了。于是有市场传闻,财政部可能提高327的利率,到时会以148的面值兑付。
2.事件回顾
“327”国债期货合约的合约代码为310 327,对应的品种是财政部1992年发行、于1995年6月到期的3年期国债,发行额度为246.79亿,票面利率是9.5%,其到期基础价格为票面价值100元加上3年合计利息28.50元,共计128.50元。但由于当时国内通货膨胀居高不下,1993年开始,政府决定对1992年3年期国债进行保值贴补和贴息。按后来公布的保值贴补率和贴息的计算方法,1992年7月1日-1993年6月30日,按年利率9.5%计息,不实行保值贴补;993年7月1日-1995年6月30日,按年利率12.24%加上人民银行公布的7月份保值贴补率13.01%计息。按此,到期“327”国债每百元财政部实际支付160元,高于债券发行时规定的支付价格31.5元。
随着1995年6月“327”国债到期日的临近,参与“327”国债期货的投资者大幅增长,市场对是否贴息的不同预期,成了“327”国债期货品种上多空双方的主要分歧。多空双方在148元附近大规模建仓并形成对峙格局,使得“327”品种未平仓合约数量逐渐加大。
1995年2月23日,贴息消息已经明朗,国债期货合约价格大幅飙升至151.98元,空方面临巨大亏损。空方违反交易所规定,在收市前8分钟内抛出了2 070万口“327”国债期货卖单,成交1 044.92万口(相当于价值2 089.8亿元的现货成交额),“327”国债期货价格被迅速压低至147.50元,使得当日买入“327”国债期货的多头出现大幅亏损。当晚,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最后8分钟的“327”国债期货交易无效,形成了“327”国债期货风险事件。此后,上交所又发生了类似的“319”风险事件,对应的标的是92年发行的5年期国债。在连续的风险事件出现情况下,监管机构下决心关闭国债期货产品。5月18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
3.事件回响
万国证券由终止最后交易的赢42亿沦落到赔60亿!最终导致了这家当时证券市场最大的实力券商的倒闭,1996年7月16日被对手申银证券合并,改称申银万国;
1995年3月31日,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的证监会主席刘鸿儒被迫退休离职;
1995年5 月 19 日,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被逮捕,并被判有期徒刑 17 年。在法庭上,管金生没有请任何辩护律师,也谢绝了法庭为其指派的辩护人,黯然接受了对他的指控。
1995年5月17日,国债期货交易被关闭取消;
1995年9月15日,上交所第一任总经理尉文渊因“管制不力”被免职,结束了原本前途无量的仕途生涯;
辽国发掌门人高原、高岭兄弟因327国债事件亏损数十亿元,涉案金额达数百亿,随后继续在债市炒作329品种,结果再度亏损,兄弟二人潜逃出国,从此杳无音讯;
当时的多方主力、“天之娇子”、财政部的小金库中经开也在随后操纵四川长虹、东方电子等一系列股票事件后,于2002年6月因银广厦造假案被关闭。
“327”国债期货事件震惊了国际金融市场,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中国地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1995 年 5 月 17 日,中国证监委发出《关于暂停全国范围内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开市仅两年半的国债期货被画上了句号,中国内地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布夭折。此后,从 1995 年到 2000 年,中国 170 余家期货公司度过了艰难的六年,“327”国债期货事件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痛,以至于有段时间一提到期货,人们总会联想起欺诈、疯狂和混乱。“327”国债事件对中国金融期货市场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后遗症,在后来的十几年里,内地市场都没有金融期货产品出来。直 到 2010 年 4 月 1 日, 内 地 第二个金融期货品种——股指期货才正式出炉。
二、案例分析
1. 对“327”国债期货事件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2. 对“327”国债期货事件的影响进行分析。
3. 请从多维度探讨“327”国债期货事件带来的经验教训。
4. 结合美国中长期国债期货的具体风险特点,请对中国国债期货市场的发展提
5. 请分析国债价格、国债期货价格与市场利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正文不少于5000字:宋体小四打印、1.5倍行距,五个学生一组,每个学生撰写一个部分。
本文链接:https://daizuozuoye8.com/?id=732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请发表您的评论